观察对象:朱崇睿、姚俊岑、苏杰等
观察地点:中一班教室
观察者:徐丽华
发展指标:
1.能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游戏;
2.与他人发生冲突时,能在他人帮助下和平解决;
3.会用礼貌的方式向同伴或他人提出建议、意见;
4.活动时愿意接受同伴的意见或建议;
5.知道接受了任务要努力完成。
观察内容:
建构区游戏时,朱崇睿和岑岑因为谁当组长争论了起来。两个人都想当组长,谁也不让谁。
观察分析:
中班幼儿正是同伴关系建立的关键期,他们逐渐去掉了自我中心化,渴望和他人建立联系,但是由于社会交往经验和交往技能不足,往往会和同伴产生各种矛盾和争执。
于是,老师提出两个人轮流当组长的建议,由于上次建构区时岑岑当了组长,那么这次就由睿睿来当组长,两个小家伙同意了老师的建议。
后续支持:
睿睿当上组长后,效果并不理想,一是因为岑岑和其他小伙伴没有按照大家计划好的任务进行游戏;二是睿睿的语言、语气让同伴不开心了,比如:“你没有按照塔式的方法搭,我要告诉老师去!”“你这是在捣乱,我不和你玩了!”等,这种语言让同伴很难认同和接受。
其实,担任组长的幼儿是需要具有一定能力的,如计划能力、组织能力、语言交流能力等,请幼儿轮流当组长这个建议显然不太适宜。于是,老师调整了策略:
1.建议孩子们可以先共同做计划,并强调:计划就是我们约定好了将要做什么,做好计划以后,就不可以随意更改了,如果更改则需要经过大家的同意。
2.请孩子们自己选出自己认可的组长。
3.当选举组长有难度时,如:谁也不服谁,都想当组长或者都不想当组长,老师就来当一个临时组长,示范当组长应该承担的责任,以及和同伴沟通交流时的一些小技巧,如:组织大家提前做好计划;使用文明用语、用协商的语气给伙伴提出建议等等,为幼儿担任组长建构一些基础的经验。